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两观铭880年 唐 · 陆龟蒙
四言诗 押纸韵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两观雉门,虽僭天子。
圣人在朝,奸佞诛死。
奸首掷地,奸血如水。
政不得乱,国是以理。
下及千祀,浇风四起。
内荏外贤,举世称美。
赫奕皇都,象魏天倚。
岂无奸邪,佩玉蕊蕊。
圣人弗生,两观如砥。
以石镵辞,著乎阙里。
圈虎谣 清末 · 苏大山
 出处:此诗收于苏大山《红兰馆诗钞》之《婆娑洋集》。
在山而王,入阱而亡。
成败休论,得失胡伤。
惟尔弗生亦弗死,终日咆哮不停趾。
以爪触铁痛彻心,摇尾乞怜殊可耻。
纵汝不可,乃畏汝狂。
胡为一旦离此土,便复磨牙吮血为人殃(杨永智编校)
丹霞张府博入夏蔬食 南宋 · 释居简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不为长斋绣佛前,欲酬芳瀣伴风蝉。
川奔直恐颓难障,灰死何曾溺不然。
冷帐弗生骑鹤梦,清才合友跨鲸仙
几时卜筑红泉上,只尺丹霞小有天
通极论(并叙) 南北朝末隋初 · 释彦琮
 出处:全隋文卷三十三
原夫隐显二途,不可定荣辱;真俗两端,孰能判同异?所以大隐则朝市匪喧,高蹈则山林无闷。空非色外,天地自同指马;名不义裹,肝胆可如楚越。或语或默,良逾语默之方;或有或无,信绝无有之界。若夫云鸿震羽,孔雀谢其远飞;净名现疾,比丘惮其高辩。发心即是出家,何关落发;弃俗方称入法,岂要抽簪?此即染净之门,权实而莫晓;倚伏之理,吉凶而未悟。遂使庄生宗齐一之论,释子说会三之旨。大矣哉!谅为深远,实难钩致。窃闻阴阳合而万物成,咸淡和而八珍美,何废四时恒序,五味犹别?以此言之,岂真俗之混淆,隐显之云异?或有寡闻浅识,则欲智凌周孔;微庸薄宦,便将位比帝王。强自大以立身,谓一人而已矣。不信有因果,遂言无佛法。轻毁泥□,贱懱沙门。愚袭腐儒,戏招冥祸。或有始除俗服,状如德冠天人;才挂僧名,意似声高海域。傲然尊处,详为极圣。岂知十缠犹障,三学靡闻?不随机而接物,竟抱愚而自守。悲夫!二子殊途,一何舛驳;高怀达士,孰可然哉?冀欲解纷挫锐,假设旗鼓,虽复俱有抑扬,终以道为宗致。其犹五色绮错,近须弥而会同;万像森罗,依虚空以总集。归根自芸芸之物,吞谷实茫茫之海。斯诚光赞于佛道,述奖于玄门。庶令无我无邪,允谦允敬,式贻后进。论之云尔。
梵行先生者,高屏尘俗,独栖丘壑,英明逸九天之上,志气笼八纮之表,藉茅枕石,落发灰心,粪衣殊羊续之袍,绳床异管宁之榻,自隐沦西岳,数十年矣。
确乎不拔,澹然无为。
每自叹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但苍生扰扰,絷以爱罗,不可自致清升,坐观涂炭,复须弃置林薮,分卫人间。
于是屈迹暂游,方践京邑,次于灞上
有行乐公子者,控龙媒于流水,飞鹤盖于浮云,绣衣侯服,薰风合气,璁勒金鞍,争光炫日。
定知掷果之爱,是属潘生;
割袖之宠,已迷汉帝。
接轸城隅,陪曹王之席;
连镳池侧,追山公之赏。
道逢先生,怪而问曰:「先生貌若燕、赵之士,发如吴、越之宾,容色似困陈、蔡,衣制不关楚鲁。
徐行低视,细语颦眉。
瓦钵恒持,无异颜回之瓢器;
锡音乍振,何殊原宪之藜杖。
此地未之睹,我尝所不闻,敢问先生,何方而至」?
先生静默良久,徐而对曰:「观子驰骋于名利,荒昏于色声,戴天犹不测其高,履地尚不知其厚。
吾闻坎井之内,本无吞舟之鳞;
榆枌之间,讵有垂云之翼。
吾非子之徒欤?
其可识乎?
试当为子言之,幸子暂留高听。
吾师也,德本深构,树自三祇之初;
妙果独高,成于百劫之末。
总法界而为智,竟虚空以作身。
应气禀二仪,道周万物而已?
斯故身无不在,量极规矩之外;
智无不为,用绝思议之表。
不可以人事测,岂得以处所论?
将启愚夫之视听,须示真人之影迹,其犹谷风之随啸虎,庆云之逐腾龙,感应相招,抑为常理。
于是降神兜率之宫,垂象迦比之域,氏曰瞿昙,种称刹利,俗名悉达,道字能仁,乃白净王之太子也。
家世则轮王迭袭,门风则圣道相因。
地中三千,既殊于雒邑
国朝八万,有逾于稽岭。
宗亲藉甚,孰可详焉?
暨吾师生也,坤形六动,方行七步,五净雨华满国,二龙洒水遍空,神瑞毕臻,吉徵总萃。
观诸百代,曾未之有。
然复孕异尧轩,产殊禹契。
至如黑帝入梦之兆,白光满室之徵,徒曰嘉祥,讵可拟议。
身边则金色一丈,眉间则白毫五尺。
开┇字于胸前,蹑千轮于足下。
大略以言,三十有二,非可以龙颜虎鼻,八采双瞳,方我妙色。
校其升降者也,虽复吕公之相高帝,世谓知人;
若譬私陀之视吾师,未可同日。
于是崇业大宝,正位少阳。
甲观洞开,龙楼迥建。
至如多才多艺,允文允武,非关师保,自因天骨。
或于太子池临泛之辰,博望苑驰射之际,力格香象,气冠神功。
试论姬发、曹丕,莫之与拟;
汉盈、夏启,足涉言?
王宿卫其严,喻视弥笃。
九重禁闼,声闻则四十里;
三时密殿,姬丽则二万人。
然以道性恬凝,志愿冲固,虽居三惑之境,不改一心之节。
历王城之四门,哀老病之三苦,乃自嗟曰:人生若此,在世何堪?
脱屣寻真,其于斯矣。
于时则新花落雨,青春始仲;
月则半轮低阁,永夜方深。
观妓直之似横尸,悟宫闼之如败冢。
天王捧白马而逾城,给使持宝冠而诣阙。
虽复秦世萧史周时子晋,许由洗耳于箕山庄周曳尾于濮水,方兹去俗,何其蔑如。
是以仙林始抽簪之地,禅河起苦行之迹。
沐金流之净水,游道场之吉树。
食假献縻,座因施草。
于是十方智圆,六通神足,魔兵席卷,大业克成,独称为佛。
是吾师也。
法轮则奈国初转,僧侣则憍陈始度。
至于迦叶兄弟,目连朋友,西域之大势,东方之遍吉,二十八天之主,一十六国之至,莫不服道而倾心,餐风而合掌。
于是他化宫里,乃弘十地,耆阇山上,方会三乘,善吉谈无得之宗,净名显不言之旨。
伏十仙之外道,制六群之比丘,胸前则吐纳江河,掌内则摇荡山谷,论劫则方石屡尽,辩数则微尘可穷。
斯乃三界之大师,万古之独步。
吾自庸才,谈何以尽。
纵使周公之制礼作乐,孔子之述《易》删《诗》,予赐之言语,商偃之文学,爰及左元放孝先、河上公柱下史,并驱驰于方内,何足道哉!
自我含灵福尽,法王斯逝,遂使北首提河,春秋有八十矣。
应身粒碎,流血河追。
争决最后之疑,竞奉临终之供。
呜呼!
智炬消,慈云灭。
长夜诸子,诚可悲夫!
于是瞻相好于香檀,记筌蹄于贝叶。
三藏受持,四依补处。
而我师风无坠,特恃斯乎。
但世道纷华,群情矫薄。
人代今古,暨于像运。
既当徂北,稍复东渐。
所以金人梦刘庄之寝,摩腾伫蔡愔之劝。
遗教之流汉地,创此焉,迄今五百馀年矣。
自后康僧会、竺法护、佛图澄、鸠摩什继踵来仪,盛宣方等,遂使道生、道安之侣,慧严、慧观之徒,并能销声挂冠,翕然归向缁门,繁炽焉可胜道。
吾少长山东,尚素王之雅业;
晚游关右,慕黄老之玄言。
俱是未越苦河,犹沦火宅。
可久可大,其唯佛教也欤!
遂乃希前代之清尘,仰群英之远迹。
归斯正道,拔自沉泥。
本号离欲之逸民,摧邪之大将,吾之俦党,其谓此乎」?
公子蹙頞而言曰:「观先生之辩,虽可谈天,然其所说,何太虚诞?
窃寻佛本启化之辰,当我宗周之运,自云娑婆总摄,靡所不归。
或复光照无际,声振有顶;
或复八部云臻,十方辐凑。
天竺去我十万里馀,俱在须弥之南,并是阎浮之内,那忽此间士庶,无至佛所?
如来亦何独简,不赐馀光,弗生我秦汉,靡载我坟籍?
详此二三,疑惑逾甚。
仆闻贞不绝俗,隐不违亲。
所以和光于尘里,披莲于火内。
至若束带重缨,无妨修德;
留须长发,足可闲居。
且道本虚通,触无不是,何必绝弃于冠簪,专在于锡钵?
窃以不伤遗体,始著孝心。
莫非王臣,终从朝命。
今既赭衣髡发,未详其罪。
不仕天子,无乃自高。
敢咨先生,请当辩析」。
先生曰:「吾闻大音不入于俚耳,其验兹乎?
犹欲以寸管窥天,小螺量海。
而我法门夐出,非吾子之能极。
吾且仰凭神力,更为言之。
吾师化道含弘,灵钧远被。
但众生缘薄,自为限碍耳。
何关佛威之不大,圣泽之无均。
其犹日月垂象丽天,雷霆发音动地,而简于聋瞽,岂光微声小者哉?
然佛游舍卫,有馀二纪。
三亿之家,犹不闻见。
何怪边地十万里乎?
窃以周、孔之生,本惟华夏之邑,夷狄不信其理何邪?
至于东方朔之升天,淮南王之入箓,然乘鸾排雾,世有其人,欲不长于神仙,犹密之而弗载,解味吾师之道术,书之于惇史乎?
况值秦皇焚典,经籍不全。
何容守此局,遂无大见?
然有惑彼正真,甘兹随俗,未悟身之非洁,岂达命也无常?
服玩则数重不止,悭贪则一毛难落。
屑屑顽民,可悲之甚!
吾已无保于形骸,谁有营于炫好。
须发既剪,我心自伏;
衣惟坏色,爱情何起?
所以五缀而持想,六时而系念,萧然物外,是曰逆流。
窃闻夏禹疏川,则有劳手足;
墨翟利物,则不吝顶踵。
杀身以成仁,饿死而存义,此并有违于大孝,然犹盛美于群书。
吾养性栖玄,立身行道,方欲广济六趣,高希万德
岂学子拘之于小节,顾在肤发之间哉?
扇逐荣名馀事,从北面之朝也。
其若效浅禄微,唯劳诺走无暇。
功高位极,常惧危溢不安;
千仞弃珠,一何贱宝。
但火内之莲,非吾所
染而不染,何尔能知」?
公子曰:「先生强夸华以饰非,护墙茨而不埽。
请听逆耳之笃论,略条其弊也四焉。
仆闻玉树不林于蒹葭,威凤不群于燕雀。
先生道虽微妙,门人独何庸猥?
或形陋族微,或类卑神闇。
无三端可以参多士,无十亩可以为匹夫。
堕王事之不间,耻私门之弗立。
寄逃役于佛寺之内,才容身于法服之下。
见人不能叙寒温,读经不解立正义,空知高心于百姓。
背礼于二亲,非所以自荣。
其弊一也。
仆闻采椽士阶之俭,唐尧之所以字民;
琼室玉台之盛,商辛之所以败俗。
况如来行惟少欲,德本大悲,只应宴坐于冢间,经行于树下。
何宜饰九层之刹,建七宝之台,不悯作者之劳,不惭居者之逸,非所以自约。
其弊二也。
仆闻无自伐功,老聘之极教;
不赞己德,唯佛之格言。
劳谦则君子终,克谦则圣人尚美。
必若内德充盛,自然外响。
驰应宾侣,坐致揄扬。
岂况佛心澄静,亡诸得失之咎?
如何独许世尊之号,不欲推人?
然彼群经莫二之宗,各谈第一之称,自生矛盾,将何以通?
非所以自逊。
其弊三也。
仆闻情存两宝,心慎四知。
方曰通人之雅怀,廉士之高节。
或散之于宗族,或弃之于山水。
况玄道清净,反俗沙门
而复纵无厌之求,贪有为之利,劝俗人则令不留髓脑,论《贝亲》施则便无让分毫。
或胜贵经过,或上客至止,不将虚心而接待,先陈出手之倍数。
此乃有识之同疾,海内之共知。
非所以自廉。
其弊四也。
仆直言虽苦,可为药石。
先生高见,览以详之」。
先生曰:「吾子不肖,何谓道邪?
子但好其所以同,宁知其所以异。
徒欲圮毁,未损金刚。
吾道弘邃,岂可轻矣?
吾闻万机斯总,圣皇所以称大;
百川是纳,巨壑所以为深。
王则不耻于细民,海则无逆于小水。
况吾师大道,旷无不济。
有心尽摄,未简怨亲。
自当品戒德之小大,混族类之高下。
故有除粪庸人,翻渺不生之位;
应书贵士,倒坠无间之狱。
内秘难识,外相孰知?
子何自擅为铨衡,吾未相许为水镜。
若但以貌取人,失之远矣。
遂使叔向鬷蔑之语,长者悟沙弥之说。
且复穷通有运,否泰无恒。
或始荣而后辱,或初微而后盛。
异辙纷纶,可略言也。
至如立锥无地,非慕尧舜之德;
馀苗不绍,岂传汤武之圣。
讵知吞并六国,其先好马牧人;
约法三章,则唯亡命亭长
樊、灌起贩屠之肆,伊、吕出厨钓之间。
历代因循,高门相袭,遂为四海强族,五陵贵氏,冠冕陵云,风流盖世。
暨若朝阳晞露,羡皂隶之难留;
宿草负霜,混蝼蚁之莫别。
是知用与不用,虎鼠何常?
寻末穷本,人伦一概。
那忽轻以乘轩,蔑兹瓮牖。
虽复才方周旦,亦何足观。
尝试言之,朝市虚烦,身心空弊,智者同弃,贤人共鄙。
但觉斯怀之可入,所以避地而归来。
吾则厌来苦而知昨非,子便耽往欲而惑今是。
自安贫乐道,少贱多能?
奚用太庙之牺牲,竖子之烹雁?
吾今素质自居,默念无杂,不假导于仁义,岂乱想于繁华?
固亦骑遗牝牡,自忘寝膳,讵守寒温之小才,音义之薄伎。
修心可以报德,何局定省之仪?
弘化可以接引,宁止俯仰之事?
此吾所谓一胜也。
吾师空间乐处,不唯聚落;
轻微务纳,岂独珠璎?
是以栖形五山,游神三径。
或受童土,或餐马麦。
赞净心之小施,讥杂相之多舍。
庶令藉此而建善根,因兹而表诚信。
斯自束修大体,供养恒式。
岂佛身之欲须,乃含生之达志。
便以凡俗难悟,憍嫉未除,竞献名宝,利收多福。
所以玉槃高刹,掩日耸于半天;
绣桷飞甍,连云被于宇内。
名好尚,善将焉在?
著相寡识,遂及乎斯。
虽乖至真之理,足感荣华之乐。
生民唯此为功,如来亦何抑说。
此吾所谓二胜也。
吾闻谈无价之奇宝,冀欲拯贫;
赞不死之神香,只将愈疾。
但众生信邪巫之狂药,舍正觉之甘露,困毒已深,怀迷自久。
吾师之出世也,本许救济为功。
知我者希,无容缄默。
使物识真以回向,何是非而自取?
若夫二佛不并于世,两日不共于天,厥号无等,庶弘至教,非如君子之小圣,事谦让之风者已。
然至理同归,逐情异说,是经称最,各应宜闻。
此吾所谓三胜也。
吾闻不趋四民之利,莫致百镒之金。
但大患未亡,有待须养。
吾称乞士,则受之以知足;
名施主,则倾之以国城。
何容责我之贪非,不自揣己之悭蔽?
是验分财相得,独应管、鲍乎?
吾闻天王武库,出给尚不由臣下。
况吾师福物,取与独任凡僧?
本虽四辈而来,今属三宝而用,为道兴供,义乖行福。
既为十方常住,非曰私拟诸己。
自专则法律不许,请众则和合无由。
不知子何德以能销,吾何情而敢擅?
只惧我之同咎,岂欲贪利者哉!
窃以粒重七斤,投水则烟火腾沸;
饭馀一钵,与人则群类充满。
佛犹无吝于饥犬,宁有惜于饿乌?
是知辄用固以招愆,回施许而获益,真是众生之薄福,则非吾师之褊心。
至如饿鬼不睹川流,病人弗觉美味,罪关于饿病,岂流味之无也?
窃闻功臣事主,粟帛不次而酬勋,明主责躬,苍旻不言而效德。
子弗能自慨之无感,专谤吾师之不惠,持此饕餮,何以为人?
至若郑侯倾产于交游,田君布心于宾客,空规豪荡之声势,讵拟福田而推扬。
此吾所谓四胜也。
吾虽言不足,而理有馀。
子但惊所未闻,惑于所不见。
吾之所说,子可悟矣」。
公子曰:「先生虽高谈自雪,终类守株。
所论报应,何其悠眇。
仆闻开辟混元,分剖清浊,薄淳异禀,愚圣派流。
至如首足之方圆,翔潜之鳞羽,命分修短,身名宠辱,莫非自然之造化,讵是宿业之能为。
窃见景行不亏,夭身世而婴祸;
狂勃无礼,竟天年而享福。
遭堕若斯,因果何验!
且气息则聚生散死,形神则上归下沉。
万事寥廓,百年已矣。
何处天宫,谁为地狱?
庸人之所信,达士未之言。
先生犹或系风,请更量也」。
先生曰:「公子辩士哉,见何庸浅!
所谈不逾百世,所历无越八荒,讵能晓果报之终期,察因缘之本际?
不可局凡六识,罔圣三明者也。
吾闻播殖百谷,非独水土之功;
陶铸四生,讵止阴阳之力。
既有根于种类,亦无离于集起。
窃见或体合夫妻,子孙不孕;
或身非鳏寡,男女莫均。
至于萤飞蝉化,蜂巢蚁卵,非构两精之产,岂从二藏之妊?
若但禀之于乾坤,人亦奚赖于父母?
一须委运,慈孝何归?
是知因自参差,果方环互;
支分三报,星罗万品。
或今身而速受,或来世而晚成。
此理必然,亦何而朽?
窃以赏罚不滥,王者之明法
罪福无舛,业道之大功。
政治则五刑罚禄位赏,幽祇则三涂罪人天福。
目前可以为鉴诫,岂伊、吾之构虚论哉!
子未陷囹圄,谁信有廷尉
不游岱宗,便谓无鬼府。
但善恶积成,则殃庆有馀。
被之茂典,尔所未悉。
至如疏勒涌泉之应,大江横石之感,羊公白玉,郭巨黄金,骢标鲍宣之马,珠降哙参之鹤,爰及宣王之崩于杜伯襄公之惧于彭生白起甘死之徵,李广不侯之验,陆抗殃则遗后,郭恩祸则止身,斯甚昭著,孰言冥杳?
虽有知无知,六经不说,然祭神祭鬼,三代攸传。
必也死而寂寥,何求存以仁行?
无宁弃儒、墨之小教,失幽明之大理
子可惜良才,大甚愚僻,早须归悔,体我真言」。
公子曰:「先生虽悬河逸辩,犹有所蔽。
仆闻天蒸民,刚柔为匹,所以变化形器,含养气灵。
婚烟则自古洪规,嫁娶则列代恒礼。
罪应不关于子胤,道亦无碍于妻妾。
遂使善慧许卖华之约,妙光纳施珠之信。
众香六万,尚曰法师
毗邪二千,犹名大士。
何独旷兹仇偶,拥此情性?
亢龙有悔,其欲如之。
品物何以
佛种谁因
先生之一蔽也。
仆闻猛兽为暴民之业,毒虫含伤物之性。
所以顺气则秋姿,除害则夏苗,天道之常,何罪而畏?
至如牛豕充牺,羔雁备礼,运属厨人之手,体葬嘉宾之腹,本天所生,非此焉用?
然复鸟残自死,虎听内律,如何阙养形命,空作土尘?
先生之二蔽也。
仆闻天列箕星,地泉郡。
酒之为物,其来尚久。
销愁适性,独可兹乎?
所以嵇、阮七贤,兴情于斗石之量;
勋、华两圣,盛德于钟壶之饮。
管则藉此而谈玄,于则因兹而断欲。
闻诸往哲,未尝不宴。
但自持之于礼,何用阻众独清?
先生之三蔽也。
仆闻八政著民天之食,五味资道器之身。
降兹呼吸风霞,饵饮芝露,敢为生类,罔弗由之?
自可饱食用心,无废于道业,何假持斋倦力,有乏于勤修?
先生之四蔽也。
先生若改斯蔽,仆亦慕焉」。
先生曰:「吾闻刚强难化,固当尔耳。
子之蔽乎,自不知其蔽;
吾之通也。
子岂识其通?
由此观之,未可与言道也。
窃以鄙言无逊,尚避至亲;
邪行不仁,犹惭先达。
然其男则才离襁褓,羡双飞以求娶;
女则仅辞乳哺,怨空房而感情。
苟贪小乐,公行世礼,积习生常,混然谁怪?
此而无耻,尤类鹑鹊。
勿将群小之制婚,敢非高尚之敦雅。
且婚者,昏也。
事寄昏成,明非昌显之裁范,谅是庸鄙之危行。
独有展禽柳下之操,可以厉淫夫;
彭祖独卧之术,可以养和性。
斯固播之于良书,美之于方策。
况乃吾师之成教也,弘净行之宗经。
岂复顺彼邪风,婴兹欲网?
将出六天之表,犹无携妓妾;
既超四空之外,焉可挟妻孥?
唯有二果白衣,系业通许;
一床居士,精而难混。
但品物之,自有缘托,何必待我之相配?
方嗣于吾师,独不闻同一化生,士无女业,咸屏四大,法喜资形。
此吾所谓一通也。
吾闻生死去来,本方步蠖;
显晦上下,无异循环。
业之所运,人畜何准
是以卫姬、蜀之徒,牛哀、伯奇之类,狐为美女,狸作书生,抑亦事归难思,岂易详也?
窃以持戒无畏鬼龙,含德不惧蜂虿。
怖鸽投影,猛虎越江。
我善则报之以明珠,人恶则应之以毒气,谅由息之生杀,岂禽兽唯害物邪?
虽复飞走别形,惜身莫异,轮回无始,谁非所亲?
恕己为喻,亦何不忍!
讵可宰有生之血肉,充无用之肌肤。
至若死而归土,物我同致,所以黄不食鼋,孔犹覆醢。
况吾仁慈之隐恻,孰甘美于肥鲜?
但五律渐开,双林永制。
此吾所谓二通也。
吾闻酒池牛饮,著乎在晋。
百六数穷,亦乱国斯
三十五失,抑有由之?
但令身酩酊,是焉可验?
来生幽暗,将复何已?
至如文举之樽不空,玄石之瞑难悟,盖惟耽酒之狂客,曷可以论至道哉!
但使深酣则过多,微宴则愆薄,欲言饮而无失,未之有也。
往贤之所戒,良以此乎?
纵不关物命,亦无宜举酌。
此吾所谓三通也。
吾闻戒自禁心,斋唯齐志,可谓入道之初行,教民之本法。
但支立而已,身亦何知?
若纵情嗜欲,终为难满。
所以节限二时,足充四大。
觉翳螳之附后,见野狼之对前。
危亡之期既切,饥渴之情遂缓。
自忻道胜而肥,何嗟食短而倦!
窃以帝王之祠宗庙,夫子之请伯阳,犹须绝味辛荤,清居斋室,况吾欲亡身而访道,宁复留心于美膳者哉?
此吾所谓四通也。
莫谓子所不能,谓吾为蔽。
吾之所辩,幸子择以从之」。
公子于是接足叩头,百体皆汗,魂飞胆丧,五色无主。
既如料虎,复似见龙。
恍焉若狂,莫知所对。
先生摩顶劳曰:「吾唯悯物,子何怖邪」?
公子稍乃自安,泣而对曰:「仆本生下邑,无闻大觉之名,禀性疏野,翻踵外邪之见,不遇先生,几将祸矣。
比承下风之末,精义入神,仰恃大,追收前失,请容剃落,受业于先生之门也」。
先生曰:「子悟迷知返,善矣哉(《广弘明集》四)」!
扬子三辨 北宋 · 赵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南阳集》卷四
史言扬子吃,不能剧谭。
又言扬子投天禄阁,又言扬子无子。
读者疑其故,谓扬子学圣人道而有是者。
或问于赵子,于是作《吃辨》、《投阁辨》、《无子辨》三篇以答或人云。
或问曰:「扬子吃,不能剧谭乎」?
曰:吃亦吃矣,不可谓不能剧谭。
曰:「是吃也,恶能剧谭」?
曰:扬子于众人则吃,于圣人则能剧谭。
噫!
扬子之道,足以圣,足以贤,足以皇,足以王。
刘歆知之,则曰「空自苦」。
如是,不知者众矣。
当是时,似不言者,况谓之吃乎,宜也。
圣人之道,当惧其吃道德、吃仁义、吃辞、吃志而已,不当惧吃众也。
雄果吃道德,不当演《太玄》;
吃仁义,不当作《法言》;
吃辞、吃志,不当《反骚》、《训纂》、《州箴》而发焉。
如是也,不可谓之吃。
则众人吃于道德、仁义、辞、志也,吃于众人也。
王莽自立,将以神前事。
于是诛甄丰及子寻,投刘歆之子棻于裔,辞连及者,急收不请。
校书天禄阁,治狱使者来及恐不免,辄自阁以投地,而不至死。
不预事,有诏弗问,病免弗获,复为大夫
或问投阁意,将惧其罪而弗生耶?
将畏其法而求死耶?
曰:非意。
之道系天矣,之命亦系天也。
天之将丧斯文也,坠地而死矣;
天之未丧斯文也,其如予何!
曰:「不能谢病,复为大夫,如何」?
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意如是必矣。
或问:「雄无子乎」?
曰:「然」。
曰:「史以非圣人而作经,犹春秋吴楚之称王,故贻诛绝之罪,敢问如何」?
曰:载此非良史也。
诸儒之于也,不如经,一也;
贤,二也。
经纬百王,仁义礼乐,则经矣。
若谓非圣作经而获罪,是仁义礼乐非圣人不当言,非圣人而言是,亦获罪矣。
呜呼!
言仁义礼乐者,罪止于此;
不言者,其罪如何?
噫!
之无子焉,非之无也,实时之无也;
不得子而子也,是子不得而父也。
周公者必须伯禽,为孔子者必须伯鱼
伯禽生,为周也;
伯鱼生,为鲁也。
非周非孔,不父也;
非鱼,不子也。
为雄子者必贤良,非贤良,不父也。
故生乌而不苗,无复如乌者,非不欲有也。
贤良之生必有时,非其时不生,故无子矣。
作经之罪,吾未闻诸圣人。
作经有罪,圣人当言,不当使后人言之。
圣人不言,而诸儒言之,言之而无据,非嫉而何?
而不书,余敢罪于史。
唐故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子宾客户部尚书齐成公神道碑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九
唐文学政事之君子。曰相国齐成公讳抗字遐举。清方粹温。絜矩秉懿。明诚尽性。切磨化育之道。精义入神。旁魄天人之际。以忠事君。以病乞身。乃去台宰。乃侪商皓。然后彻琴瑟。启手足。殁齿无违德。以从先大夫于九原。易名曰成。不亦宜乎。公定州义丰人。自太公表东海桓公匡天下。为国为家。或哲或仁。烈祖赠太师府君讳浣。历给事中中书舍人吏部侍郎。止于平阳太守。出入陟降。中行山立。至今言开元名臣者。称公有遗直遗爱焉。实生先公赠国子祭酒府君讳翧。履道贞厉。仕至左龙武军仓曹。积厚于上。流光于下。其位不充。故大受于成公。公既龀而孤。哀过成人。属幽陵横溃。中夏如燬。奉太夫人安舆违难于越。得子州支伯之故地而偕隐焉。诛草茅以顺居息。悦山水以资仁智。方茂天爵。用观灵龟。嘉招重问。奔走以狎至。虚已宏道。从容而翔集。吴郡张相君镒。方以仁义理濠上。得君为荣。及进律于洪。成师于岐。累为命介。若骖有靳。建中中。戎王谋大和会。以休宁西方。右扶风绵亘汧陇。地当瓯脱。且有成命。正其经界。公实佐中权。登坛涖盟。得其情数。与之约结。克就衣裳之会。用销边鄙之警。自解巾三迁至殿中侍御史。俄属泾旅窃发。偫凶挻灾。天兵展义于甸内。王公死难于理所。百舍奔问。至于行宫。拜侍御史。有诏以萧黄门复布恺泽于东夏。命公为工部员外郎以赞焉。复命转仓部郎中李怀光阻命于蒲。连兵未解。关中饥旱。经费不足。转粟馈军。济时之艰患。求才急病。命使以转达。迁兵部郎中御史中丞。以董其任。俄拜谏议大夫当轴者不相容。坐婚亲细故。出为处州刺史。先是山越寇攘。荡覆城寺。公乃卜势胜之爽垲。因习俗之便安。三时不害。百堵皆作。朝典陟明。拜苏州刺史。吴实剧部。大田多稼。浮徭冒役。吏禁或弛。占著名数。户版不均。公乃阅其生齿。书其比要。强家大猾。不得盖藏。公持单轻。与之纾息。已日乃孚。厥猷茂焉。迁潭州刺史御史中丞湖南观察使。以向时二郡之理而宏大之。其仁可知也。左曹理本。徵为给事中。周郊寄重。擢为河南尹。盗有宋瞿昙者。白昼椎剽。为郡偷囊橐。三川病之。几三十年。公法令严具。网络张设。名捕魁宿。使无遗类。指顾之閒。擒擿如神。乃作秘书。章明文雅。修旧以起废。乃作太常。统和神人。节事以辨志。便蕃大僚。其道乃光。德宗皇帝方以尧舜氏聪明之道驭天下。用贤人充相位。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熙九功之歌。质百官之成。损益文献。化裁形器。精微以折衷。密静而不伐。或事隐于造膝。或言行于沃心。初天官氏每岁表他曹郎二人。阅多士试言。第其甲乙。春官氏俾考功郎选孝秀之亲故者而进退之。公以冢宰少宗伯为官人取士之本。盖天子有司之重寄。至于避小嫌。乱旧章。滋旁歧。孰谓扃鐍。蹇蹇坦坦之道。岂如是耶。然后辟康庄。作衡尺。遵公是之路。去自便之私。天下之人。谓之理道。寻有诏修国史。昔孔父无位。以空文为一王法。公当盛圣之代。用宰司总直笔。其于褒贬。劝惧明焉。勤虑尽瘁。积成寝恙。累章乞告。改太子宾客。遭罹不淑。赠户部尚书时贞元甲申岁夏四月。春秋六十有五。夫人河南独孤氏。某官某之女。贤明蚤夭。继夫人兰陵萧氏。某官某之女。仁顺有礼法。嗣子餗。衔恤毁瘠。侍公裳帷。以某月日。祔于东都某原。丧祭哀敬。君子以为有后。惟公深而通。肃而宽。出处动静。必以中正。敬用五事。畅于四支。资性俨恪。尤长鉴裁。在岐也。荐齐忠公映。佐萧也。荐卢恭公迈。皆至丞相。其他推毂下士。为朝廷臣。成天下重名硕望者。不可胜书。凡所论著。皆研几析理。宏雅夷远洪州文宣王碑。张萧卢三相国碑志。本圣人教化之迹。推大政谟明之道。固其性术讲贯。而发舒乎斯文。文集二十卷。中伦体要。尽在是矣。公薨五年。餗调为洛阳。永惟先烈。未刻丰碑。以德舆夙承湖海之旧。中忝掖垣之属。他日举代。靡形话言。获于遗编。实见阴德。顾兹无似。有玷知人。濡涕含毫。以表幽宅。铭曰。
昔在营邱,大风泱泱。
有倬平阳,令声章章。
不践宰政,贻庆子姓。
仓曹含光,太学追命。
厥生中书,秉哲居正。
鹏起扶摇,鸾翔庆霄。
乃登紫微,以瑞清朝。
吉凶糺纆,寒暑结轖。
其生有涯,其用无极。
寿堂冥漠,冢树森植。
楬兹馨香,终古是式。
使持节郴州诸军事权知郴州刺史赐绯鱼袋李公墓志铭 中唐 · 权德舆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
君讳伯康字士丰陇西成纪人。自凉武昭王元孙文穆公冲元魏仆射司空。与兄穆侯恭侯惠侯庄公中秉枢揆。外颛方伯文穆公二子。长曰廷实。次曰休纂。论道追命。皆至司徒。蝉联茂盛。冠于百族。君即叔氏司徒之后也。曾祖仲进。皇宣州司马。祖侨。皇河南府渑池县。父愔。皇朝议大夫宗正丞。赠濮州刺史。三叶用晦。仕不过郡佐县令大夫。典司宗籍。而天爵崇茂。士林向仰。君以才实克家。清方入官。始为知已者所荐。授阆州司仓掾。转下邽福昌奉先县尉。皆有能名。建中三年调补御史台主簿。成奏未下。以太夫人寝疾。归侍药膳。明年丁内艰。衣裳外除。迫严君之命。复调为长安。时王师清宫。銮辂初复。武人干吏理。毂下为多事。邑之细大。必决于君。每岁考绩。为府中最。贞元五年。再集荼蓼。终丧犹毁。不交人事。屏居池阳。以耕植自业。九年春。西鄙不靖。诏城五原以备边。鄜坊节将。选重贤佐。以厚礼辟君。实董塞门之役。不愆于素。抑有劳焉。拜监察御史。转殿中丞。赐以章绂。寻迁侍御史。加检校工部员外郎。凡十四年。徙官为鄜上介。伐谋而鄜之师以律。折狱而鄜之人不冤。十八年。从守臣来朝。行次中部。所从复于左毂。护其輤裧。以至京师。庀具会事。称情中礼。十九年秋七月郴州刺史。精力惠养。蠲除烦苦。导利省啬。而人不扰。廉平信厚。而吏知方。今相国左丞郑君。顷移佐兹郡。知君也熟。洎入总纲辖。盛推理行。再筦宰政。方图陟明。斯言未复。奄忽彫落。时永贞元年十月某日甲子。春秋六十三。悲夫。天资器干。机用强敏。夷易疏通。不移名声。学尚周给。而缘情甚丽。业履端修。而睦姻尤甚。时人多知君吏理过于文行。唯故相太傅恭公相国左丞郑君洎鄙人实知之。而栖迟下国。迫阨委化。斯可叹已。夫人范阳卢氏宣城县炅之女。华绪令仪。执笲佐馂。先于二十年矣。嗣子卢氏县操次子前明经掖支子某等。皆以孝谨而承训义。令弟长安主簿少安。请急丧事。奔波勤远。自荆抵洛。泣奉轜车。以元和元年某甲子。葬于某县某原之旧封。君子曰。于长安之兄之丧。有以见同气之痛。德舆以中外伯仲。周知所履。刻石纪事。朴而不诬。铭曰。
郴之政兮理平。
君之行兮廉清。
矧有深知兮秉国之成。
亟言于朝兮将陟其明。
窘然符守兮奄忽冥冥。
胸臆约结兮未摅平生。
道途自远兮广柳刍灵。
风雨所交兮卜洛佳城。
元龟是贞。
厚载是宁。
吁嗟乎内兄。
范至能参政1178年4月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九五、《诚斋集》卷五二 创作地点:江苏省常州市
恭审对越册书,置诸丞弼
自初元以至于今日,知政几二十人;
求天下之所谓正臣,如公才一二辈。
嘉与方夏,遹观隆平。
恭惟某官心潜百圣之又玄,身载两仪而不重。
屹立西垣之大节,闻者胆寒;
尽护全蜀之中权,凛如虎卧。
君侧之所以顿肃,戎心之所以弗生
倬彼厥功,谁欤之力?
繄小试之若尔,则大用之斯何!
兹四近之延登,举万物而奋豫。
昔孔、孟挟经世之具,老于道涂;
至房、杜亦得君之专,穷于礼乐。
惟道与位,有乖无逢。
凄其古心,言之太息。
今以君子之有韫,乃惟圣主之与遭。
此而不为,其又奚俟?
即超虚左之拜,永正处中之崇。
某为贫所驱,怀归不勇。
惟半生诚服之知己,不在我公;
岂自意身堕于鸿钧,无复馀恨。
剪焉颂语,贽诸涓人。
欣驩惟深,揆序罔穷。
华岳湫文 北宋 · 毕仲游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七、《西台集》卷一二
自春徂夏,灾旱相仍。
咸秩郡神,罔孚其应。
惟神之所居,渊深润泽,为我州之望。
吏民敬事,诚有待于今日。
盖夏苗之槁,十存一二。
黍田之耕,方播种而未蘖。
流离之氓,已逃而复归。
扶馁而力穑者,犹有望于秋也。
今则炎暑弥烦,油云尚远。
粒食踊贵,糠覈不充。
黔黎喁喁,若堕于燎。
出乎三数日之间,则土脉焦烂,禾颖弗生,虽雨亦无及矣。
今秋失望,则重罹荒歉,羸瘵之农,坐为胔骼,公私殚屈,所系攸重。
阳之为戾,未若此岁之剧。
蘩,正祝史,以其所忧而吁于神者,吏不敢后。
呼云驱雨,霶霈其泽,活斯民于将陨者,神其速焉。
田金楠母联 近现代 · 杨师让
对联 出处:对联话
愿读书,不做官,非此母弗生此子;
焉用文,与偕隐,闻其语及见其人。
韩愈神道碑825年3月 中唐 · 皇甫湜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韩氏出晋穆侯。晋灭武穆之韩。
而邑穆侯孙万于韩。遂以为氏。
后世称王。汉之兴。
韩襄王孙信有功。复封韩王
条叶遂著。后居南阳
又隶延州武阳。拓跋后魏之帝。
其臣有韩茂者。以武功显。
尚书令。实为安定桓王
次子均袭爵。官至金部尚书
亦能以功名终。尚书曾孙睿素。
桂州长史善化行于江岭之间。
先生为王父。生赠尚书左仆射讳仲卿
仆射先生先生讳愈
字退之。乳抱而孤。
熊熊然角。嫂郑氏。
异而恩鞠之。七岁属文。
意语天出。长悦古学。
孔子孟子。而侈其文。
秀人伟生。多从之游。
俗遂化服。炳炳烈烈。
为唐之章。贞元十四年
进士从军宰相晋平汴州之乱。又佐除州青淄。
通漕江淮。入官于四门。
先生实师之。擢为御史
十九年。关中旱饥。
人死相枕藉。吏刻取息。
先生列言天下根本。民急如是。
请宽民徭而免田租之弊。专政者恶之。
行为连州阳山阳山民至今多以先生氏洎字呼其子孙。
累除国子博士。不丽邪宠。
惧而中请分司东都避之。除尚书都官郎中
司判祠部中官号功德使
京城观寺。尚书敛手就职。
先生按六典。尽索之以归。
诛其无良。时其出入。
禁哗众以正浮屠。授河南令
魏郓幽镇各为留邸。贮潜卒以橐罪士。
官无敢问者。先生将摘其禁。
以壮朝廷。断民署吏。
候旦发。留守尹以闻。
皆大恐。令遽相禁。
有使还为言。宪宗悦曰。
韩愈助我者。是后郓邸果谋反东都。
屠留守以应淮蔡。华州刺史华阴柳涧赃。
诏贬涧官。先生尚书职方郎中
奏疏言。华近在国城门外。
刺史县令罪。不参验。
坐郡。御史考实。
奏事如州。宰相不为坚白本意。
先生竟责出省。复比部郎中修史
主柄者不喜。不卒展用。
再迁中书舍人。廷议蔡叛可诛。
与众意违。改右庶子
十二年七月。诏御史中丞司彰义君讨元济。
出关趋。说都统宏。
宏悦用命。遂至郾城
势审其贼虚实。请节度使裴度曰。
某领精兵千人取元济。不听察。
居数日。李愬文城果行。
无人。擒贼以献。
遂平蔡方。三军之士为先生恨。
复谓曰。今藉声势。
王承宗可以辞取。不烦兵矣。
柏耆先生受词。
使执笔书之。持以入镇。
承宗恐惧。割德棣以降。
遣子入侍。还拜刑部侍郎
宪宗盛仪卫迎佛骨。士女纵观倾城。
先生大惧。遂移典校上章极谏。
潮州刺史大官谪为州县。
薄不治务。先生临之。
若以资迁。洞究海俗。
海夷陶然。遂生鲜鱼稻蟹。
不暴民物。掠卖之口。
计庸免之。未相直。
辄与钱赎。及还。
著之赦令。转刺袁州
袁州如潮。徵拜国子祭酒
其属一奏用儒生。日集讲说生徒。
官之以艺学浅深为顾。侍品豪曹游益不留。
既除兵部侍郎。方镇反。
太原兵以轻利诱回纥。召先生祸福。
譬引虎齧臃血。直今所患。
非兵不足。遽疏陈得失。
王廷凑屠衣冠。围牛元翼
人情望之若大蚖虺。先生奉诏入贼。
渊然无事行者。既至。
召众贼帅前。抗声数责。
致天子命。词辩而锐。
悉其机情。贼众惧伏。
贼帅曰。惟公指。
公乃约之出元翼。归士大夫之丧。
功可意而复。穆公大喜。
且欲相之。迁吏部侍郎
京兆尹以不治闻。遂以迁拜。
敕曰。朕屈韩愈公为尹。
宜令无参御史。不得为故常。
御史大夫用优之。禁军老奸。
宿恶不摄。尽缚送狱。
京理然。御史中丞有宠。
旦夕且相。先生不诣。
固为耻矣。械囚送府。
令取尹状决之。先生脱囚械纵去。
御史悉奏。宰相乘之。
两改其官。复为吏部侍郎
铨不锁。入吏。
选父七十母六十身七十。悉与三利取才。
财势路绝。病满三月免。
四年十二月丙子。薨靖安里第。
年五十七。嗣天子不御朝。
礼部尚书宝历元年三月癸酉
河南某县。先叔父云卿
肃宗代宗朝。独为文章官。
兄会。亦显名。
官至起居舍人。会妻之亡。
先生以期衰服服焉。用报之。
朝有大狱大疑。文武会同。
莫先发言。先生援经引决。
考合传记。侃侃正色。
伏其所词。执女政而出。
又曰。其贤善耳。
必心跃色扬。钩而游之。
内外茕弱悉抚之。一亲以仁。
使男有官。女有从。
而不啻于已生。交于人。
已而我负。终不计。
死则庀其家。均食剖资。
与人故。虽微弱。
待之如贤戚。人诟笑之笃。
未尝一食不对客。闺人或昼见其面。
退相指语。以为异事。
实嗜才技。毫细无所略。
然而天下之进士而后者望风戁畏。以为瑞人神士。
朗出天外。不可梯接。
非有奇卓。望门不敢造。
未尝宿贷。有馀财。
每曰。吾明日解衣质食。
今存者已多矣。遗命丧葬。
无不如礼。俗习夷狄。
尽写浮图。日以七数之。
及拘阴阳。所谓吉凶。
一无污我。夫人高平郡
前进士昶。谨以承命。
湜既以铭先生墓矣。又悉叙其系叶德诏于碑。
以图永久。而揭以词。
韩因朔封。自武之穆。
厥全赵孤。天下阴福。
子孙宜昌。宣惠遂王
秦绝韩祀。虮虱有子。
继王阳翟。继王安定
三王其爵。韩氏何盛。
冑系雅。三祖官下。
秘书发祥。追锡仆射
径孰道荒。物丧其明。
谁恳其治。先生之生。
先生之武。袭蹈圣矩。
基于其身。克后其所。
居归邱。危解祸罗。
具兮素兮。有腼何多。
靡引而忘。天吝其施。
垂升乃颓。偫心孔哀。
厥声赫赫。满华遍貊。
年千世百。新在竹帛。
我铭在碑。展我哀思。
雨醮文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宋景文集拾遗》卷二二
比以蒙常示咎,政失有初。
虑取怨在人,或移灾于岁。
内省云屡,远复逾非。
用款蕊都之庭,恭展霄纲之式。
昼御三复,熙事具成。
愿除贪隧之灾,且祓帤尘之晦。
顺气来应,嘉澍滂流。
蟊螣弗生,札疠咸弭。
惟彼苍之垂鉴,顾自孽之难逃。
丛谴尸臣,回祐黎庶。
至诚罄列,真庇是依。
玉湖泛舟至昆明湖即景杂咏 其六 乾隆己丑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七十九
昆明风细弗生澜,棹入空澄眼界宽。
四面楼台各标胜,不妨随意小盘桓。
知过堂口号二首一韵 其二 乾隆癸丑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七十八
有其成那能无坏,无有幻中有幻无。
输与书堂弗生见,两章多事笑吟吾。
柳宗元 北宋 · 钱公辅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二五、《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九七
余读柳宗元之文,疑其数人共为之者,是何淳駮正诞之不侔也!
其言无不以周、孔为宗质,夫弗类于淳然耶?
及乎语释、老,则混混而不知避,夫弗类于駮然耶?
前人之言,一有涉怪者,必折之,使归吾圣人域而后已,夫弗类于正然耶?
及乎谈天人,列祸福,则入于冥茫自然之说,而弗系于教化,夫弗类于诞然耶?
宗元,一人耳,而其言乃反异如是,余故曰疑其数人共为之也。
余尝读唐史,验其行事,亦与其言同。
噫,其亦欲高而不得其所以高者乎?
虽然,弗生于鲁耳。
使生于鲁,余恐圣人之时,不复有闻人者。
养素书屋乾隆癸巳 清 · 弘历
 押养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十
素固能养人,素亦贵人养。
相需相得彰,一二二一仿。
即如与物,夫岂为殊两。
非春物弗生,离物奚盎。
蕴之始无形,发之斯有象。
徒从物华观,讵识功荡。
瓦瓢赞1121年10月 北宋 · 释德洪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八 创作地点: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南台寺
南昌西山有异人,年三百馀,面有孺子之色。多往来蒲城弋阳之间,童稚呼以为万公。宣和二年重九,殁于朝奉郎宣骥骏元之家。以大瓮二口合而葬之后圃。十月,弟子简素先生临川隐者马安道之语来发瓮。但馀瓦瓢弊履,而万公不见,盖尸解也。明年十月,简素客湘西南台寺,追绎其师之懿行潜德,出此瓢以相示,戏为之赞:
异哉此瓢,脩吭矬身。
弗生爪蔓,生陶家轮。
我疑其中,藏十洲
昔有列仙,杂于市人。
屋檐悬之,自旦及申。
辄入其中,偃仰而卧。
而楼居者,见之胆破。
遂从之游,推挤莫可。
挽而同登,相向而坐。
四老人,会商山果。
唯简素公,道貌天容。
岂其人欤,出处略同。
道山岿然,弱水之东。
何时来归,泠然御风
而以此瓢,挂之瘦筇。
我作妙语,天葩粲红。
按:《石门文字禅》卷一九。
旃檀林凤尾十韵乾隆乙未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三十一
砌石为楼阶,有孔以尺计。
命种凤尾,偶然供点缀。
移根自别所,徙植于兹地。
其生与弗生,固属难定事。
视之六七年,日见森长遂。
郁郁放枝叶,葱葱吐青翠。
高欲出楼檐,粗欲弥孔际。
少当百春秋,今人见弗逮。
然必有其时,逮见夫何异。
聊识拱把姿,乾隆乙未岁
郊外乾隆癸卯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九十五
郊外经雪后,脉土益苏动。
驱车尘弗生,觐光村民拥。
幸无鸠鹄形,庶免饥寒恐。
曰富实未能,教之岂易董。
因识化民难,切切铭心孔。
赵忠毅公制艺文漫成一律 清 · 刘慎荣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清州搜玉
高下财由定,贤愚以位成。
不标君子格,更没小人名。
议论惟知逊,嫌疑幸弗生
东林何所为,界限若分明。